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7篇
  免费   1387篇
  国内免费   2750篇
林业   2998篇
农学   3719篇
基础科学   2049篇
  4351篇
综合类   7017篇
农作物   1476篇
水产渔业   960篇
畜牧兽医   3438篇
园艺   818篇
植物保护   182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973篇
  2020年   900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872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1133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497篇
  2011年   1566篇
  2010年   1536篇
  2009年   1448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1455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14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703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546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517篇
  1994年   479篇
  1993年   424篇
  1992年   398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巴西蔗糖产业种植、管理、贸易、政策、加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可知,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其制糖成本低、国际竞争力强。其甘蔗病虫害防控实行:⑴重点培育和推广抗病虫甘蔗良种;⑵通过种苗检疫、脱毒和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严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⑷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其糖厂已实行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蔗糖生产采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糖。其蔗糖产业发展特点:重视氮高效品种的选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高、采用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燃料乙醇工业发达、多种糖料蔗供应渠道、加工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甘蔗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可从中得到的借鉴为:重视强宿根蔗的选种计划、加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甘蔗病虫害防控系统、加强蔗糖高值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2.
Eurasian Soil Science -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to the soil does not onl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but also helps in the recycling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However, the effects...  相似文献   
43.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s has rapidly expanded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and increased to 1.3 million ha of farmland by 2016, which is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We conducted an 11‐year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experiment from 2002 to 2013 to observ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dynamics under three management systems, i.e., conventional (CON), integrated (ING), and intensive organic (ORG) farming. Soil samples (0–20 and 20–40 cm depth) were collected in 2002 and 2013 and separated into four particle‐size fractions, i.e., coarse sand (> 250 µm), fine sand (250–53 µm), silt (53–2 µm), and clay (< 2 µm). The SOC contents and δ13C values of the whole soil and the four particle‐size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After 11 years of vegetable farming, ORG and 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C stocks (0–20 cm) by 4008 ± 36.6 and 2880 ± 365 kg C ha?1 y?1, respectively, 8.1‐ and 5.8‐times that of CON (494 ± 42.6 kg C ha?1 y?1). The SOC stock increase in ORG at 20–40 cm depth was 245 ± 66.4 kg C ha?1 y?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ING (66 ± 13.4 kg C ha?1 y?1) and CON (109 ± 44.8 kg C ha?1 y?1). Analyses of 13C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ewly produced SOC in both soil layers in ORG. However, the carb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CE: increased organic carbon in soil divided by organic carbon input) was lower in ORG (14.4%–21.7%) than in ING (18.2%–27.4%). Among the four particle‐sizes in the 0–20 cm layer, the silt fraction exhibit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increase in SOC content (57.8% and 55.4% of the SOC increase in ORG and ING, respectively). A similar trend was detected in the 20–40 cm soil layer. Over all, intensive organic (ORG) vegetable production increases soil organic carbon but with a lower carb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an integrated (ING)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44.
PHD(Plant Homeodomain Finger)基因家族编码一类锌指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通过全基因组鉴定获得了95个大豆PHD家族蛋白。通过共线性分析、进化树构建、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鉴定、GO注释分析、不同组织间和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等,获得了大豆PHD家族基因复制、家族进化、保守结构域及基因表达等信息。结果表明,大豆PHD基因在家族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上存在较大变异,可能参与Zn 2+结合、DNA结合及表观遗传调控等分子过程,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PHD家族在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5.
柯桥区茶叶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茶叶种植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各种植区提供不同类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准备。利用浙江省区域气象自动站2004—2016年的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对柯桥区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气候风险区划。结果发现:柯桥区南北地势不同带来了气候的明显差异,针对茶叶生长发育的需求,对柯桥区南北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南部虽然易发生气象灾害,但在气候适宜性综合评价上更适合茶叶生长。因此,本研究有助于为当地茶叶风险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整体上优化茶叶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选择‘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设施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经过3年的试验,通过对‘东魁’杨梅物候期的记载,产量、效益的统计,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钾含量、Vc含量等质量指标的检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栽培促早、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本研究对优化和推广杨梅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47.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48.
评估人工灌丛植被重建对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蒸散的影响,不仅能揭示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理,又可为区域生态治理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指导。该研究利用Landsat-8OLI/TIR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等驱动SEBAL模型,反演宁夏盐池县的年内不同日期的陆表蒸散,结合目视解译选取的人工灌丛区与对照草地,评估了人工灌丛植被对陆表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SEBAL模型的蒸散反演精度与站点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可用于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反演及空间特征研究;2)盐池县人工灌丛植被区日平均蒸散为1.20mm/d,高于对照草地1.17mm/d的日平均蒸散量,即干旱半干旱区人工种植灌木林增加了生态系统水分消耗,但不同季节和不同生物地理条件下的蒸散增强作用存在差异,蒸散增强在8月份最大,而3、4月份呈现负效应;3)人工灌丛的密度越大、植被盖度越高,对陆表蒸散的增强作用越强,特别在NDVI0.4的高盖度情况下蒸散增强作用更加明显。由此可知,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区开展以灌木树种为主的植被重建需在合理的生态水文阈值范围内开展,才能构建出稳定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9.
选用1对同质异核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棉区(江西九江)2个生态点种植,对棉花苗期生长、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花药发育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花药发育以及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2)恢复基因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3)恢复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棉花纤维长度。本研究对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和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